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形态学实验室

来源: 日期:2022-10-18点击:


形态学实验室


牡丹江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成立于19993月,由原我院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两个教研室的实验技术室合并而成,主要承担全院各类专业研究生、本科、专科学生的《病理学》、《口腔病理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提供服务。目前,形态学实验室拥有房屋建筑面积1170m2,学生用显微镜260台套,固定资产共计1000余台(件),总价值达人民币400余万元。形态学实验室现有专、兼职教学和实验技术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 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3人、助理实验师1人、实验技术工人1人。


一、基本情况:形态学实验室现拥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学生用实验室8个,面积为480 m2,已装备国内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辅助用房面积330 m2,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供水、供电、通风等)。形态学实验室承担我校本、专科的临床医学、麻醉、预防、检验、影诊、影工、康复、口腔、全科医学、卫检和护理等专业的《病理学》、《口腔病理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共计18个实验项目,每年完成约132个班次、3904人次、1492学时的实验教学准备任务。同时,配合我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项目的教师以及研究生完成相关形态学部分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各实验项目均有齐备的教学大纲,实验要求明确;承担各二级学院相关的全部同类实验教学任务,达到工作量指标。有完善的实验指导书和各学期授课计划,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实验项目设置合理,管理规范,记载详实。有严格的实验考核办法,并能认真执行,实验考核材料存档。有原始实验数据存档,并有教师的签字,实验报告保存齐全。

二、实验队伍建设:形态学实验室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具有不断开拓进取精神的实验队伍,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按照学院制定的实验室工作管理条例,实验室主任、专职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有人员考核办法及培训计划并能很好的落实。

三、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并上墙悬挂于明显处。实验室岗位职责及人员分工材料具体明确,岗位日志填写认真、完整。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健全并落实得当,有安全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查且记录完整。建立了形态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内容齐全、记录规范。

四、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做到帐、卡、物相符达100%,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精密大型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规范化管理,记录完整,使用机时达到评估标准的要求。按照学院相关规章制度对低值耐用品规范管理,做到帐物相符。每个实验项目实验教学的常规仪器配套数不低于上实验课的学生组数。


五、环境与安全:形态学实验室学生实验用房和设施环境完全达到要求;实验室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完善并已落实;卫生状况良好并达到要求;有易燃、剧毒物品领用管理办法;有三废处理设施并达到国家要求。

六、实验室特色:形态学实验室于2011年在学校和基础医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引进了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所具有先进的语音交流、图像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使形态学的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教学所存在的局限性,为形态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效率更高、沟通性更强的新的实验课教学先进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位老师带教24-32个学生,每次实验课学生要完成6-8张切片,学生的疑问得不到有效解答,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特点是通过清晰的图像和丰富的交互手段,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音、图像、文字全方位实时互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以及带教教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的局面。实验课教师通过系统中的软件,将显微镜下观察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计算机显示屏中近距离地观察到清晰图像,消除了师生间在图像上的沟通障碍,达到了“一对一”的授课效果;而且教师移动显微镜时,屏幕上的图像也随之移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组织、细胞的结构及相互关系,使示教由静态变为动态,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及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观察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察视野,对观察切片有困难的同学随时进行帮助,对于学生中普遍反映的比较模糊的地方或概念,利用互动方式进行解答。

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进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手段,它不仅功能强大,且灵活多变,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对形态学实验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学生学习思路,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出的学生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